攝太歲有根據 攝正氣運勢起

     民間智慧不只限於生活細節、冷知識上,一些民間習俗,背後也有一番智慧。例如農曆新年的攝太歲,原來與天上星宿有關。

記者:麥朗謙、陳藝新、林希瑤、何進昇

     不少人認為「攝太歲」沒有根據。其實「太歲」源自古代曆法,和木星的運行有關,早在戰國時期已有學說。每一個太歲年都經過曆法的計算,發展成為一般人催吉避凶的習俗。

     在香港,「攝太歲」十分流行,每年農曆新年期間,不少人希望來年順利,都會到太歲廟「攝太歲」,把廟擠得水洩不通。今日是農曆正月十六,荃灣圓玄學院的太歲廟仍逼滿「攝太歲」的善信。「攝太歲」也有既定程序:把祭品預備好後,先要拜斗姆元君,然後拜本年太歲,再拜自己出身年的太歲。今年的本年太歲是章詞大將軍。有太歲廟負責人說「攝太歲」有另一個意義。


「攝太歲」另一意義
     犯太歲流年不利,善信為求心安理得,會攝一封利是以求改善自己的運程,這便稱為攝太歲。但圓玄學院太歲廟資深負責人梁玉龍表示,攝太歲其實是求攝取太歲神的正氣。在過程中全神貫注,日常生活上行事正直,如此相輔相成,才是攝太歲的真正意義。

    不少人會到太歲廟燒香「攝太歲」以祁求來年順利,梁玉龍說只要有心,什麼形式都可以「攝太歲」,「很多人到太歲廟燒香跪拜,又帶來燒豬還神,天上的神都已成仙了,不吃人間煙火,所以沒需要帶祭祀品『攝太歲』。」他又補充:「『攝太歲』是攝正氣,善信即使專心望著太歲,身心安靜,都算是攝太歲。」      梁玉龍指出,祭品都是次要,最重要是信眾的誠心。香燭不過是為了驅蚊,以讓信眾專心至致地向神。

 

繁文縟節 應運而生

      梁又表示,很多現今拜神的繁文縟節都只是為了迎合現代人而應運而生。圓玄學院的太歲廟及其他廟宇外都有不少紀念品攤檔,他自言不認同這做法。他認為有效的符須經過請水、畫水、灑正及開光四個步驟,而商家所售的大多沒有經過以上程序,在他看來就是無效,很多東西都只是商家看準人們求安心的商機而製造出來的附屬品。

      有善信表示「攝太歲」是求心安理得,每逢有家人犯太歲,都會到太歲廟「攝太歲」:「不是說一定相信,但算是求個安心。」

 

      常言堪輿學說非精密科學,但「攝太歲」的真正意義,是令人安心,導人向善,也算是一種智慧。雖然現在很少人明白它背後的根據,但它能夠流傳至今,而在香港如此流行,是因為相信它暗藏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