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地香港事香港人優先

 

    旅遊業一直是香港經濟重要的一環。十年前,香港的賣點是購物天堂。今天,香港仍是購物天堂,但不見了風土人情,遺失了本土文化,小商店換成大型連鎖店、藥房、金舖。有人把這些歸咎於不斷增加的自由行旅客。不管他們是否扼殺本土文化風情的「兇手」,日漸增多的問題確在提醒我們,有些原則,需要由香港人自己去守護。

記者:林希瑤

 

捍衛本土 HONG KONG FIRST

    二零零三年,非典型肺炎(SARS)襲港,香港經濟受到沉重打擊。中國政府透過實施自由行計劃,令香港經濟在短時間內復甦。但隨著自由行旅客人數不斷增長,衍生的問題日漸增多,其中最明顯的是港人認為自身權益被侵蝕,中港矛盾加劇。

    為此,新民主同盟的范國威議員與毛孟靜議員成立了組織「香港本土Hong Kong First」,強調「港人優先」,保障港人基本權益。范議員表示,希望與理念相近的議員組織起來,在議會中可持續地把解決問題的政策倡議給政府,在這議題上顯得更有影響力。

 

中港矛盾之一 「入鄉要隨俗」

    近年,愈來愈多內地家長安排子女來港讀書,但卻不滿幼稚園使用廣東話面試,早前亦有在港內地生要求大學教授使用普通話授課。范議員認為這些要求強人所難:「我相信他們是認同香港的教育制度才會來港讀書,但又要求這制度配合自己,沒有『入鄉隨俗』。」

    他又以香港學生到外國留學也不會要求以廣東話授課為例,指香港一直都使用廣東話,內地生的要求沒有理據。

 

中港矛盾之二 「多等一班車」

    政府在《本港接待旅客能力評估》中預測,二零一七年將有超過七千萬人次旅客訪港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市民乘搭港鐵時可能要「多等一班車」。此說法引起港人抨擊,網民表示繁忙時段在金鐘、尖沙咀等站多等五班車也未必能上車。

    范議員批評:「官員乘私家車出入,卻要求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忍受是不負責任的說法。」他又補充,東鐵沿線擠逼與自由行客量絕對有關。因自由行代表他們不乘旅遊巴,大部分會選擇港鐵作主要交通工具。「『鐵路優先』運輸政策根本不符合港人利益。」

 

政策改革 改變現狀

   近日有網民創作了一段香港將滅亡的短片,大集團撤出香港,自由行不再來港,但小商店得以生存,街道及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擠逼。

被問及香港有沒有可能回復到短片中描述的社區情況,范議員表示要視乎香港人自己作出的努力,政府需作政策改革。「修改基本法第二十四條,取消雙非嬰兒居港權,從根本地解決不受控的外來人口;利用客觀數據例如過境關口流量、酒店房間、運輸系統承載力,評估旅客承載量從而為自由行設限等。」

 

今日的中港矛盾已不止雙非嬰居港權、物價暴漲等簡單,還有交通、教育、水貨客問題等,全都影響港人生活。說到底,問題都是源於不受控的自由行。范議員表示「自由行政策初實施時確實幫了香港走出經濟低迷,但當一個政策經歷長期實行而偏離了原定目標時便需要調整。」至於未來會否調整,我必然希望答案是會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政府的行動。